毕士大(BETHESDA)意即“怜悯之家”,或可译为“善堂”,意即该处为可怜那些有病的人而设立的慈善场所。该水池在耶路撒冷东北,在圣殿之北。所谓“五个走廊”,有人以为是盖在水池之外的五条长廊,上有上盖,以便有病的人在该处躺卧,等候医治。但查该池遗迹现仍存在(笔者于1962年曾在耶路撒冷古城参观该水池)。该水池为“日字形”建筑物,池分南北两部分,称为北池与南池,两池中有一道桥。因此池的四边与中间的一道桥,共有五条走廊,供求医的人们等候医治(见下图)。
现在池水已干,但北池之北的地底下仍有水流出。我曾从池中石级走下干池中参观,池相当深,约有二十公尺,南北合计约有五十公尺长,宽约五公尺。天主教人士在池右侧建有神学院一所。
毕士大池,据专家研究,是有硫磺的间歇喷泉,每隔几分钟(或若干时候)喷射一次,并非天使按时下池子搅动池水。(因此,中文《圣经》将第四节的话用较小的字印出,表示并非原有经文,乃抄经者所加进去的解释。)硫磺泉水有医病功能,所以许多病人到此求医。
1986年笔者到该处参观时,发现该地已被考古家挖掘到面目全非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