武则天称帝时,为什么以“周”为国号,而不是“武”呢?

分类: 365bet手机版中文 2025-10-02 14:40:51 作者: admin

在中国古代历史中,许多皇后和太后都曾权倾一时,拥有巨大的影响力,但真正能够登上大一统王朝的皇帝宝座的,却只有武则天一人。武则天出生在并州文水县,今天的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一带。她年仅14岁便入宫成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,获赐“武媚”之号。公元649年,李世民去世,李治继位,成为唐高宗。两年后,公元651年,武则天为唐高宗生下了长子李弘。公元655年,李治正式册封武则天为皇后。

随着唐高宗的去世,武则天成功掌握了唐朝的实权。公元690年,武则天自立为帝,宣告改唐为周,定都洛阳,开始了武周的历史。从此,武则天不仅改变了唐朝的国都,还更改了国号。那么,武则天为何在称帝时定国号为“周”而非“武”呢?

首先,在武则天之前,只有南朝陈的开国皇帝陈霸先曾以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,而这在当时并非普遍惯例。陈霸先作为南朝陈的创立者,具有足够的历史功绩,因而使用自己的姓氏作为国号没有太大争议。然而,武则天并没有类似陈霸先那样的历史背景和足够的政治资本。武则天通过手段夺取了李唐江山,除去了唐朝宗室,这引起了不少王公贵族的不满。为防止局势进一步恶化,博州刺史李冲和豫州刺史李贞等人纷纷起兵反抗。此时,若武则天以“武”字为国号,显然意味着将帝位传给武氏家族,这样会更加激化朝廷的反对声音。为了平息内部不满,武则天最终放弃了以“武”字作为国号的选择。

同时,回顾历史,历代皇帝选定国号时,通常优先选择自己或父辈的封号。例如,刘邦建立西汉时,以“汉”作为国号,因为他曾被封为“汉王”。而曹丕建立魏朝时,采用“魏”字,是因为曹操曾被封为“魏公”和“魏王”。唐朝的国号则源于李渊的爵位“唐国公”。因此,唐高宗李治登基后,册封武则天的父亲武士约为并州都督、司徒、周国公,这使得武则天最终决定以“周”作为新的国号。

展开全文

此外,还有一些历史学者认为,武则天选择“周”作为国号,可能与她自身姓氏的起源有关。关于武姓的起源,有几种不同的说法。其中一种认为,武姓源自西周末年。周幽王被杀后,西周灭亡,周幽王之子即位称为周平王。据说,周平王的幼子手掌上有一“武”字形状的纹路,因此被赐姓武。这个姓氏代代相传,直到武则天时代,成为她的家族姓氏。另一种说法认为,武姓出自周顷王的孙子王孙满的后代。王孙满的后裔曾被封于武强,今天的河南省郑州市一带,因此后人称为“武强氏”,最终简化为“武”姓。无论哪种说法,都表明武姓与周朝的王室有着某种历史联系,因此武则天以“周”作为国号并不显得突兀。

最后,武则天对周朝的礼制也非常推崇。例如,在公元696年,武则天重建了“明堂”,并将其命名为“通天宫”。“明堂”一词最早见于《逸周书》,最初是周公在洛邑所建,用于“明诸侯之尊卑”,意指区分各方诸侯的等级。而在称帝后,武则天根据周礼将唐朝的三省六部改为天、地、春、夏、秋、冬这六官。这种举措反映了她对周朝制度的尊崇。此外,唐朝人普遍认为古代的太平盛世是周朝与汉朝,唐太宗执政时推崇汉法,而武则天则更倾向于周法。因此,选择“周”作为国号,体现了她对周朝礼制的认同和继承。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